• 转发
  • 反馈

非物质文化

解释: fēi wù zhì wén huà/huā
与“物质文化”相对。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。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:(1)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,如自然科学、宗教、艺术、哲学等;(2)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,如语言、文字、风俗、道德、法律等;(3)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,如使用器具、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。

分词解释


》 的解释:


fēi
不,不是:非凡。非法。非分(f坣 )。非礼。非但。非同小可。啼笑皆非。
不对,过失:痛改前非。文过饰非。习非成是(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,反认为是对的)。
与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(有时后面没有“不”字):我非看这本书。
责怪,反对:非难(n刵 )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
指“阿非利加洲”(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。简称“非洲”):东非。西非。


笔画数:8;
部首:非;
笔顺编号:21112111


》 的解释:



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:事物。生物。物体。货物。礼物。文物。物价。物质。地大物博。物极必反。
内容,实质:言之有物。
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物。物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
笔画数:8;
部首:牜;
笔顺编号:31213533


》 的解释:


(質)
zhì
本体,本性:物质。流质(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)。实质。质言(实言)。沙质。本质。质点。品质。性质。素质。资质。
朴素,单纯:质朴。质直。
问明,辨别,责问:质疑。质问。质询。对质。
抵押或抵押品:人质。
古同“贽”,礼物。


笔画数:8;
部首:贝;
笔顺编号:33122534


》 的解释:


wén
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刺画花纹:文身。
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掩饰:文过饰非。
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姓。
白武

笔画数:4;
部首:文;
笔顺编号:4134


》 的解释:


huà
性质或形态改变:变化。分化。僵化。教(ji刼 )化。熔化。融化。潜移默化。化干弋为玉帛。。
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:化缘。化斋。
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丑化。绿化。
习俗,风气:有伤风化。
特指“化学”:化工。化纤。化肥。


huā
同“花”⑩。

笔画数:4;
部首:亻;
笔顺编号:3235


上一篇: 非熊非罴 下一篇: 非特